聚焦产业发展趋势,革新材料技术开放共享——第二届大湾区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峰会举办

2024-01-30
679
正文字体:

1月26日,第二届大湾区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峰会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爱民,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来自全国200多家新能源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300多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出席了活动,围绕推进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加强动力电池材料革新,以及推动电池企业产品升级迭代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聚焦产业发展趋势

革新材料技术开放共享

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新材料技术提供支撑。我国在锂电池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业,支撑了交通电动化革命和能源清洁化革命。一代材料、一代电池,新形势下电池企业对材料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总体组专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动力电池路线图工作组组长黄学杰研究员,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建福,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裁拜俊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承仁,分别就“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新型电力系统视角下的储能多元发展与安全应用”、“新能源金属供需格局分析与展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发展趋势分析”等不同角度,对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洞悉产业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技术研发进行了研讨。

此外,针对动力电池企业已从此前的追求更高能量密度带来的长续航,到比拼成本,到现在进入既要长续航、又要快充、还要降成本的综合技术竞赛新阶段,储能电池企业则从此前的追求更高能量密度带来的降成本,到现在也进入了既要长寿命、又要高安全、还要降成本的竞赛新阶段这一行业发展痛点,黄学杰研究员以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和电池技术的开发过程为例,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材料研发-应用技术研发-开放合作支持企业量产电池的模式。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正极加锂材料、致密微晶高镍三元材料、3000mAh/g等一些列革新材料技术,公开发布“正极加锂材料和超高比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升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加锂材料升级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第三代普及型动力电池——镍锰酸锂动力电池”、“第三代高端型动力电池——1000Wh/L锂离子动力电池”四款产品,为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升级迭代提供强劲动力。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东莞市嘉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勇博士介绍,正极加锂材料与比容量3000mAh/g级负极材料助力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升级20%,提升快充性能,瓦时电池成本下降10%。正极加锂材料助力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倍增,提升倍率性能,储能系统度电储存成本下降50%。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贲留斌研究员就Nb+X共掺杂改进高镍三元材料产品性能进行讲解,循环性达标,安全性提升,倍率性能提升,耐压能力提升。“基于高稳定性的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3000mAh/g负极材料和新型电极技术,第三代高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比三元动力电池提升50%,瓦时成本降低30%。”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金周博士重点介绍了上述高比容量硅-锡基合金化负极材料,它是第一个走向应用的3000mAh/g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围绕磷酸铁锂动力和储能电池升级方案,铌资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铌基负极氧化物:锂离子电池一种新的材料突破,干法电极工艺制造及设备,锂金属制备及锂金属电池智能装备的研发与运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刘中柱,Echion Technologies高级技术专家吴见深,纳科诺尔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孟瑞锋,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设备事业部总经理、丰源锂电设备研究院院长刘雪峰进行了专题探讨。

“松湖模式”合作升级

推进新能源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新能源产业是东莞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东莞未来产业突围的重点方向。近年来,东莞切实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多举措聚集创新资源,促进本市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发起成立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聚集产业链条各环节多股力量,积极连接东莞市新能源发展目标,携手新能源优质企业打造创新生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谷”,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源动力。

会上,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总经理、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秘书长徐坚作了“松山湖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进展报告”,向来自全国的新能源企业代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全面介绍东莞市新能源发展政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核心资源、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资源集聚,松山湖新能源产业生态建设情况。当前,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已吸引广汽埃安、欣旺达、风华新能、创明电池等23家电池产业链企业聚集,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加入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社区,在松山湖成立独立研发企业。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新材料方面形成了区域创新优势,在产业转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实践经验,已初步形成成果转化的‘松湖模式’,也为新能源电池行业产品技术的迭代发展提供材料及应用技术支持。”黄学杰表示。

未来,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将继续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核心建设关键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吸引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研究院集聚建设创新社区,围绕应用场景差异化开发基于新材料的下一代新能源整机及配套产品,形成覆盖下一代新能源产品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打造能源谷,建设以材料技术源头创新引领新能源产业创新高地。

会议还举办了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2023年度新入理事会单位颁牌仪式,为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萍乡市拓源实业有限公司、广东苏试广博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红石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嘉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家企业颁牌。

撰稿: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