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松山湖科学对话成功举办丨5周年系列活动

2023-04-26
1229
正文字体:

2023年4月25日,由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指导,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院刊》联合主办的高端智库论坛——“2023 松山湖科学对话”在广东东莞举行。论坛围绕“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邀请各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炜

在论坛开幕式上,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地构建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的效能,营造适合创新的氛围,让科学家、青年科技人员能够体现创新的价值、科学的价值、技术的价值、人才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刊》常务副主编高鸿钧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不能总是走别人的路,总跟在别人后面走,应对新挑战需要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转变,在解决“结构”和“动力”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更关键的支撑,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汪卫华院士在致辞中着重介绍了把科研前沿创新活动同产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的三点“松湖经验”:一是依托一流团队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到“1到N”产业应用;二是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三是利用实验室的平台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研发服务。

本次论坛分为“基础研究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信息技术驱动未来产业”、“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责任与使命”四个主题对话环节。

在“基础研究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对话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主持对话时指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战略也是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体系。基础研究无疑是整个体系的大厦根基,这就说明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指出,基础研究组织化、规模化是必要的,在有组织有规模建制化地完成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可能还会自然地迸发出很多其他意外的颠覆性发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卫华认为,一方面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一个思想源泉去发明创造,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是一些好的基础研究源头思想,应该来源于甚至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 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先恩认为,战略性基础研究一方面需要围绕相对明确的目标有组织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资源保障。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可有效解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问题。

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话中,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主持对话时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认为,当前我国科研领域人才资源多集聚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高水平创新人才较为缺乏,并建议打通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此外,要培育以产业技术为主的科技文化导向,只有当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真正把企业当成技术创新的主体,高质量发展才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对如何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在战略层面,要从过去的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第二要从过去以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为主,转向中间品的创新,第三在创新政策上要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柏春提出,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不是简单的单向推导,两边要同时发力,特别是要从产业界发力,实际上很多的创新是来自于产业技术发明,特别是产业界有发明天赋的工程师们。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技术创新如何能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第一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驱动力;第二技术创新有助于重塑中国经济需求侧改革;第三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信息技术驱动未来产业” 主题对话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认为,在未来的3-5年时间里,在信息领域里,开源模式会对信息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是对单个技术,而是会催生整个信息技术研发的模式甚至是生产关系层面的变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微电子学院院长须江指出,信息社会其实才刚刚开始,对于信息科技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对于学术研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新的领域永远不缺新的出路,自己走出路子,其实有很多选择可以做。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陆品燕认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仅在工具论意义下对自然科学有非常大的意义。信息的发展及计算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概念,或者说一些不同的度量,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有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表示,信息科学或者信息技术,更多的是合成为一个共性技术,对不同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它都是底层的关键技术,可以提供助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刘淼主持了该对话环节,并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通过建设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赋能先进材料研发的经验。

在“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责任与使命”主题对话中,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宋洁教授认为,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战略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要加强支持和引导,充分将科研工作跟国家战略相结合,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有海外经历的青年人才作为纽带构建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陈凯华认为,培养科学家精神非常重要,作为科学家而言,科技方向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中的关键问题,既满足国家需求又解决现实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涛认为,年轻人要走科研这条路,其实是很艰辛和波折的,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传承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强表示,对年轻人而言,面临时代具体的需求,要找到合适的依托平台,根据学科和领域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的工作方式,埋头苦干。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博主持了该对话环节,并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开展国际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一些举措。

 

 

撰稿:中科院院刊、实验室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