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次走进校园,带来“开学第一课”
科学家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
为什么要成为科学家?
9月1日下午,开学第一天
松山湖实验中学的同学们
跟随中科院专家
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中
共同领略科学背后的神奇世界
“玉皇大帝号称是天上最厉害的神仙,但他也要派千里眼才能看到孙悟空在人间如何捣乱,而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射电望远镜,看得比古代的神仙还要远。为什么我们要成为科学家?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超越神话的时代。”
9月1日,在开学第一天,松山湖实验中学的同学们迎来了特殊的一节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双聘研究员曹则贤作为课堂的主讲嘉宾,结合神话故事与实际生活案例,带领在场的同学们逐步深入探索科学的奇妙世界。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万飞、副校长潘艳荔以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人才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程戈岚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钟小敏主持。
这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以来,首次组织专家走进校园参与“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搭建学生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的桥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创热情。
曹则贤研究员是一位知名科普学者,曾发表中文物理学、材料学教育论文近两百篇,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四卷)、《至美无相》、《量子力学-少年版》、《相对论-少年版》、《云端脚下》等多个科普作品。不久前他还曾受邀作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Café”活动的主讲嘉宾,为上百名听众送去了一堂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深受好评。
此次,他围绕“科学家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为主题,在课堂上分享笛卡尔、薛定谔、麦克斯韦等著名科学家们的有趣故事,向在场的同学们描述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了其他人发现不了的规律。
“有一天,笛卡尔躺在床上休息,看到一只苍蝇一边飞,一边嗡嗡叫。他盯着飞舞的苍蝇,开始思考要怎么确定苍蝇的具体位置,这件事随后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坐标系。”曹则贤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案例,鼓励同学们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深度学习、善用时间等优秀品质。
“电子是怎么加速的?”“为什么测量海岸线时用的尺子越短,量的长度越长?”“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粒子时什么?”......同学们在听完科学家们的故事和科普知识后,纷纷举手向曹则贤发问。来自初二年级的张同学在现场积极提问,他表示,平日里喜欢看类似寰宇地理之类的科普节目,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在这节特殊的课堂上,他了解到更多物理背后有的秘密,感到很震撼。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内燃机,如果你的内心深处有一团火,有一种想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想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并为之奋斗,你的未来将大有出息。”曹则贤在现场,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爱科学、懂科学,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讲座结束后,曹则贤教授为同学们一一签名,并亲切地与他们合影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