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丨手性超晶格实现无标记SERS手性识别
手性分子左右旋体的精准区分在药物合成、临床诊断和生物制造中至关重要,但传统光学方法灵敏度低,现有SERS策略又需外加手性选择剂。近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梁齐杰团队与邹超团队及合作者,首次利用二维TaS₂手性超晶格,实现了对生物重要手性对的无标记、直接SERS指纹鉴别。
亮点速览
1. 材料创新:通过湿化学插层法,将手性α-甲基苄胺(S/R-MBA)插入TaS2层间,层间距由6.0 Å扩展至12.2 Å,形成具有镜像圆二色响应(CD)的S-/R-TaS2手性超晶格。
2.性能卓越:在无需任何标记或增强剂的条件下,D-/L-葡萄糖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9 nM和0.8 nM,线性相关系数R2>0.99,灵敏度超越现有所有无标记方法。
3.临床验证:在真实唾液样本中,成功定量10-7–10-3 M的D-葡萄糖,回收率误差<1%,且在室温空气存放2个月后信号几乎无衰减。
4.通用平台:同一策略可拓展至D-/L-组氨酸等手性氨基酸,检测限低至1.5 μM,为癌症早期标志物分析提供了新工具。
图文解读
图1 a示意插层过程;PXRD(图1b)、AFM(图1d-e)、高分辨STEM(图1h-i)证实层间层间扩大与超晶格的形成;CD光谱(图1f)显示S-/R-TaS₂呈现完美镜像信号。
图2 a-b SERS指纹显示S-TaS₂仅“识别”D-葡萄糖,R-TaS₂仅“识别”L-葡萄糖,实现真正的对映选择性。
图3 a-b在0–100% ee混合体系中,I₆₆₀峰强度与D-葡萄糖比例呈线性关系,可一次性完成多组分定量。
图4 a-d 二维TaS2手性超晶格材料对于D-/L-组氨酸在SERS检测中的选择性识别,证明平台通用性。
该工作以“Label-Free SERS Fingerprinting for Chiral Discrimination Using Chiral Two-Dimensional Superlattice”为题于2025年8月5日发表在领域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讯单位。研究为无标记、超灵敏手性分析提供了普适二维平台,并有望集成至芯片式传感器,服务于药物质控、代谢监测和疾病早期诊断。
文章链接:
doi.org/10.1021/acs.nanolett.5c03047